共研合作交流 探寻地理真谛——福州格致中学市级教学观摩周地理学科讲座及示范课报道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合我校以“聚焦新课程新高考、探索‘6C’i教学模式”为主题的市级教学观摩周系列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12-04 08:24 12月1日上午9点,福州金山中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李文老师应邀到格致中学开展专题讲座,讲座主题为“高阶切入,逆向设计——高中地理新教材单元学习实践探索”。 李文老师从今年暑期参加的普高新课程实施“领航计划”培训团队研修活动说起,分析了新课标修订中体现的核心理念的改变以及对教育定位的变化。此外,李老师还以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一册的第一单元为例,分享了地理单元学习的设计思路,从高阶的能力要求作为切入点,以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设置预期目标和先期对学生的评估,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边学边用、边用边学的能力,最终达到从知识点的理解到实际应用。 李文老师结合实际教学中的案例,向大家传递了高阶切入、逆向设计的单元学习理念,为今后高一年段更好地开展新教材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观众中也不乏有许多在读的研究生,相信本次讲座也可以对他们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开展地理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2月3日上午第二节,由福州格致中学严冰如老师带来的问题探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严老师从福州市暴雨过后的城市内涝景象说起,结合学生学习过的水循环等知识,探究城市雨水的来龙去脉,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针对“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这一问题,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两组同学结合实验以及查找到的相关资料,对雨水花园、海绵城市中的河湖等进行了原理的探究,另两组同学从实际的生活出发,找寻居住的小区,周边的道路以及温泉公园中体现出的海绵元素。同学们认真准备展示,积极思考,课堂氛围活跃。 第三节是由莆田四中叶荔琼老师带来的《地质灾害》。叶老师以视频导入,展现了地震带来的危害,从而推出地震的相关概念,请学生结合相关资料分析为何唐山大地震影响巨大。在小组讨论、探究的过程中,叶老师及时地对学生的分析思路和存在的疑问进行指点和提示,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随后滑坡和泥石流的教学中,叶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视频,结合学习的知识,分析两者的异同,并请学生进行分享。白板两侧的板书合并在一起,将三种地质灾害进行了串联,展现出其中的关联性。 最终叶荔琼老师结合莆田著名的县巷、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湄洲岛、东区水库等景点,请学生分析该地区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和成因,结合乡土内容,培养了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 第四节课,福州格致中学会场与莆田四中分会场进行了在线视频评课,各位教师、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对今天上午的两节示范课进行评课。 两位开课教师首先对示范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安排等内容进行了阐述。莆田四中的教师认为两节课的教学,一节是由例推理,一节是由理推例,思路虽有不同,但两种教学方式都具有启发性,符合新课程理念。福州二中杨伟华老师对两节课都给出了充分的肯定,两堂课都将知识与情境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验证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教学思想。 福州金山中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李文老师则认为严冰如老师的示范课注重问题研究、注重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注重过程评价探究,体现了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及对学生的指导。福州教育学院教研员王信文老师对叶荔琼老师在教学中使用图片、视频拉近学生与地质灾害的距离进行了肯定,同时板书设计体现了灾害间的关联性,运用乡土案例,供学生进行分析,注重地理思维的培养,体现了人地协调观。 本次活动中,地理教研组发挥团队智慧,每一位教师都付出努力,只为打磨出精彩的教学示范课。在教学过程中,开课教师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更加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本次的两节示范课也与我组以“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应用研究”为主题的课题深度融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以问题的发现-解决为主线,教学过程结合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等学习方式,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相信,基于“问题解决”的地理教学模式将进一步渗透到常态课教学中,从而迸发出高中地理学科的独特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