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构课程思政 共育树人新篇——于山片区大中小幼思政德育发展共同体课程思政化格致中学专场活动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05-15 09:10 “课程思政”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的精神为根本遵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全员、全方位、全程育人的课程体系改革形式,挖掘不同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有利于构建大思政格局,形成协同效应,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价值理念的教导和引领。为了进一步发动全学科的教师共同承担起思政育人的责任,推进于山片区大中小幼思政德育发展共同体课程思政教学实践,5月14日下午,共同体协作校齐聚福州格致中学开展“同构思政课堂 共育树人新篇”的课程思政教学观摩活动。 共同体协作校在格致中学录播室,观摩高一教师陈琳带来的一堂语文课《英雄本色 儿女情长——林觉民<与妻书>中耐人寻味的矛盾情感》。陈琳老师这堂课从“矛盾”“抉择”“家国情怀”等关键词入手,通过问题设置、情境营造、小组探究、多媒体运用、作业设计等环节,层层推进,引导学生穿越时代,走近英雄,理解“家国情怀”的内涵,思考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 这堂课既保留了语文课“文本细读”的特点,又自然地回归思政德育关键词“价值观”“红色基因”等,让学生在良好的共情的课堂环境中,油然而生“行孝道,知感恩”的亲孝之情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 评课环节由福州格致中学德育处林敏主任主持,来自福州十一中、延安中学、二附小、蓓蕾幼儿园等共同体协作校的代表畅所欲言,就本堂观摩课的特点和“课程思政”的有效性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各学科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促进课程思政多样化、多元化,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将课程思政从枯燥、乏味变为有意思、都爱听、真相信的学生深度参与的课程,各学科教师要多动脑、敢创新,改进教学方法和授课内容努力提高思政育人的质量和效果。 福州格致中学党委书记周雪英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发言,周书记的发言要点有三个:首先是巧用学科话语体系,思考思政渗透点。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在本学科的话语体系内,要思考如何承载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让思政德育点自然融入课程,尤其是语文、历史、地理这类的人文学科更要全面渗透立德树人的要求;其次是研究如何启发学生在具体学科中进行思政话题的思考。教师要善于在本学科课堂设计中营造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学科情境中真正有所思考,能让课堂不仅限于知识点的习得,更应回归立德树人的育人点;第三是思考“让红色基因永流传”的持续性。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孩子成长成才的领路人,教师们要具备课程思政理念,在学科教学中主动融入思政教育,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政治素养,在他们确立信仰的关键时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言传身教,培养新人,做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