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效课堂 共促交流发展——记福州格致中学市级教学观摩周历史公开课活动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12-04 08:19 2020年12月3日上午,福州格致中学开展了市级教学观摩周历史公开课活动。本次观摩周,来自莆田四中的陈悦菡老师、我校杨莹老师、林耀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三堂精彩纷呈的历史公开课。 来自莆田四中的陈悦菡老师通过网络直播为我们带来了《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课。本课通过五个篇章“丹宸永固”“四海清燕”“乾纲独断”“长夜无歌”“拨云见日”串联起来,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课堂上,陈老师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完成教学目标,通过课前导学案、标注地图、思维导图、画时间轴、小组讨论等形式展示学生思维,落实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校杨莹老师执教高一(7)班开设《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一课。本课以“版图”的概念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历史地图、分析史料,将明清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置于特定的时空框架下认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同时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形成正确的家国观念,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此外,本课依托希沃教学系统和希沃白板,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充分关注学生个体,是我校探索“6C”i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实践。 我校林耀老师执教高一(9)班为我们带来了《明清经济与文化》一课。本课以新航路开辟为大背景,把明清时期中国科技、经济、思想文化放在世界变局中进行探讨。深挖经济根源,以经济透视文化,了解世界变局中的中国应变之道:科技方面总结传统,拘于传统;经济方面生产转型,消费受限;思想文化方面冲击正统,难逃罗网。林耀老师的课从导入到各个知识点的讲解衔接自然,循循善诱,化难为易,通过本课让学生看清未变的封建本质,认识明清之际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课后,由格致中学历史教研组组长李怡老师主持开展听评课活动,参与评课的专家有福州教育研究院方颖副院长、福州三中马平老师、福建师大附中林萍老师、莆田四中谢紫德老师、宋骆燕老师。 莆田四中历史教研组组长谢紫德老师认为执教老师们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课堂活动的参与度高,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莆田四中的宋骆燕老师肯定了陈悦菡老师多样的课堂展示活动、生动的课堂语言表达及杨莹老师融合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 福建师大附中的林萍老师表示两位执教老师的课都各具特色。陈悦菡老师侧重对课内教材的整合,杨莹老师侧重单元教材的整合。两位老师都领会到了新课程理念,主题明确,结构完整,在授课过程中都落实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注重问题链的设计。林萍老师也提出在高一的历史教学中要考虑学生学情,问题设置要落实课标学业水平1、2层次的建议。 福州三中马平老师对两位执教老师的课都给予了高度评价。马平老师表示两位教师的课都紧扣课标,重点明确,注重概念解释和史料教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最后,福州教育研究院方颖副院长对本次听评课活动进行总结。方院长认为本次活动有两大创新点。一是教研方式的创新,通过远程网络实现两地教研的实时互动、同课异构的比较,是当下疫情期间值得提倡的教研方式。二是基于新课标、新教材使用、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的创新。两位教师敢于打破教材束缚进行内容整合,关注到了课标要求及核心素养的落实。在新教材的使用中如何聚焦核心素养既是焦点问题又是难点问题,方院长表示要从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切入,关注单元主题教学,充分用足教材,同时注重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此次观摩周活动,为福、莆两地教师提供了一个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三位老师以良好的教态,精妙的教学设计,为我们带来了生动活泼的课堂展示,得到了听课教师的广泛认可。此外,通过网络直播方式实现两地教师的互动,也是福州、莆田两地在新时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次尝试,有效促进两地交流,推动共同发展。 |
|